三八献礼 | 从 “她” 视角出发,解锁健康新密码

health-xq 254 0

4927667.jpg

图片来源:freepik

114 个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女性健康再度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妇科检查,作为女性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却常让不少女性心生抗拒。实际上,定期进行妇科体检意义重大,许多妇科疾病初期隐蔽,即便身体暂无不适,也可能已悄然潜伏。像宫颈癌、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等严重疾病,往往由一些容易忽视的小问题发展而来。通过定期检查,我们能够尽早察觉异常,及时干预治疗,毕竟众多疾病在早期得到诊治,效果会显著更佳。

一、探秘妇科检查:必做项目大盘点

1、妇科常规检查:身体的基础侦察

妇科常规检查主要借助外阴检查、阴道窥器检查、双合诊或者三合诊等方式进行查体。通过这些检查手段,医生能够全面了解外阴、阴道、宫颈、子宫、输卵管、卵巢以及盆腔的健康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项检查仅适用于有性生活的女性。

2、白带检查:阴道健康的晴雨表

白带检查旨在排查是否存在细菌、霉菌、滴虫等阴道炎症。通过对白带的检测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阴道内的菌群失衡或病原体感染,为女性阴道健康提供重要参考。

3、超声检查:内部器官的透视眼

超声检查主要针对子宫、双侧附件以及盆腔,用于检查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对于健康查体的女性而言,建议将妇科超声安排在月经周期的早期,最佳时间是月经第 10 天以内。此时子宫内膜较薄,更便于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如内膜息肉,同时也有助于判断卵巢的生理性囊性结构。


二、狙击四大妇科高发癌症:预防攻略大公开

1、宫颈癌:可防可控的健康威胁

宫颈癌早期治疗后的 5 年生存率近乎可达 100%,然而晚期生存率却仅为 20% - 50%,差距悬殊。幸运的是,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且可防可控的癌症。接种疫苗和早期筛查是预防宫颈癌的两大关键举措。

定期筛查 HPV + TCT: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较为常见,多数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能够自行清除 HPV,短暂感染无需过度担忧。只有高危型 HPV 持续、反复感染,才有可能引发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子宫颈癌。

筛查具体建议:

1已婚或有性生活史 3 年及以上的女性均建议参与筛查。其中,21 - 29 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 3 年无异常后,每 3 年进行 1 次;

230 - 65 岁可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 3 年无异常后,每 3 年 1 次;也可选择高危型 HPV 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 3 年无异常后,每 5 年 1 次;

3筛查结束时间方面,若年龄大于 65 岁且既往多次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可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需再持续筛查 20 年,筛查频率依据病情而定;

4接受过子宫全切术(无宫颈),且过去 20 年里未曾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无需进行该项检查;

5接种过 HPV 疫苗的女性,筛查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致,需遵循特定年龄的相关要求。

2、乳腺癌:乳房健康的保卫战

相关调查显示,世界上 80% 的女性佩戴着不合适的胸罩。长时间佩戴不合适的胸罩,会增加乳腺病的发病风险。养成不戴胸罩睡觉的好习惯十分重要,因为长时间佩戴胸罩会阻碍乳房的血液循环以及部分淋巴液的正常流通,导致体内有害物质无法及时清除,长此以往,正常乳腺细胞发生癌变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乳腺癌高危人群:

  (1)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如母亲、姐妹、外祖母及姨妈中有乳腺癌患者;

  (2)  初潮年龄小于 12 岁,绝经年龄大于 55 岁;

  (3)  未婚且未怀孕年龄大于 40 岁,或者第一胎年龄大于 35 岁,又或者分娩后未哺乳者;

  (4)  有乳腺非典型增生病史者;

  (5)  长期接受胸部放射史者;

  (6)  长期使用雌性激素治疗或使用避孕药者等。

筛查建议:

a、一般女性

140 岁之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始筛查;

2)40 岁起,推荐每 1 - 2 年进行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3)乳腺 X 线检查提示腺体为 C 型或 D 型的,建议联合 B 超检查;

4)70 岁以上,身体状况良好、预期寿命 10 年以上者,建议继续维持筛查,每 1 - 2 年进行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b、乳腺癌高危人群:

1建议 40 岁或更早开始进行乳腺癌筛查;

2每年进行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3) 6 - 12 个月进行 1 次乳腺超声检查;

4) 6 - 12 个月进行 1 次乳腺体检;

5)必要时,每年进行 1 次乳腺增强磁共振(MRI)检查。

3、卵巢癌:隐匿杀手的防范之道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病极为隐匿,难以做到早期诊断与治疗,致使 70% 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

早期筛查与预防方式:卵巢癌可通过血清 CA125 检测联合盆腔超声检查、遗传咨询和相关基因检测等手段进行早期筛查与预防。

筛查建议:

不建议对无症状、非高危女性进行卵巢癌筛查;

对于高危女性,经临床医生判断,可从 30 岁起考虑接受定期的卵巢癌筛查。

筛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清 CA125 检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适用于已婚女性),筛查间隔为每 3 个月 1 次到每年 1 次;若女性已经出现腹胀、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不适症状,不属于筛查范畴,应尽快就医,接受全面的临床评估。

4、子宫内膜癌: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筛查建议:

高风险人群:Lynch 综合征患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及其亲属,在 30 - 35 岁以后(或者在其患癌家属发病年龄前 5 - 10 岁),需每年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

风险增加人群:主要依据患者病史、有无合并症来确定,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1肥胖,体质指数(BMI)≥30kg/m²;

2多囊卵巢综合征;

3)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使用史;

4)晚绝经(大于 55 岁);

5)终身未育或原发不孕;

6)他莫昔芬长期治疗(尤其是大于 50 岁或绝经后仍在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

7)年龄≥45 岁,且合并有糖尿病。

对于这类存在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监测子宫内膜厚度。若超声检查发现增殖期子宫内膜厚度大于 11mm(绝经后大于 5mm),或者出现血管增多、子宫内膜不均质、透声差的宫腔积液等情况,建议进一步开展子宫内膜癌筛查。


women-all-ages-looking-flowers.jpg

图片来源:freepik

三八妇女节,是对女性价值的礼赞,而健康则是这份价值最坚实的支撑。每一位女性都是家庭与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拥有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递爱与温暖,为世界增添绚丽色彩。让我们携手共进,将健康理念融入生活点滴,在这美好的时代,以健康之躯,奔赴每一场热爱,收获满满的幸福,共同奏响女性健康的动人乐章

声明:本站内容除标明“原创”、“独家整理”外,均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收集,仅供学习使用,本站少数附件需自愿赞助后才可下载,该费用并不是直接用于购买附件,而是作为公益赞助自愿支持本站服务器及网站运维,请您知晓。如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vip@health.net.cn告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销文章并表达歉意,期待我们共同促进医学行业信息交流和发展,感谢您的支持。 立刻扫码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