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防治全程指南:筛查、预防与康复要点解析

health-xq 795 3

stomachache3.jpg

图片来源:freepik

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男性群体中,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均位列恶性肿瘤第四位;于女性而言,发病率居第七位,病死率则排第五。

早期胃癌指肿瘤仅浸润至黏膜或黏膜下层,与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但早期胃癌症状如食欲不佳、消化不良、频繁呃逆、反酸、胃胀、嗳气等,缺乏特异性,极易被忽视,导致早期诊断率偏低,对后续治疗与患者生存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筛查关键:精准锁定高危群体

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为年龄≥40 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1. 身处胃癌高发区域。

2. 感染幽门螺杆菌(Hp)。

3. 曾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 有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 存在如高盐饮食、腌制食品摄入、吸烟、酗酒等胃癌风险因素。

筛查手段包含:

1. 血清学筛查

2. 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3. 血清胃泌素 17(G - 17)检测。

4. Hp 感染检测,如血清 Hp 抗体检测、尿素呼气试验(UBT)。

5.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 - 9(CA19 - 9)、糖类抗原 72 - 4(CA72 - 4)是常见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 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升高,胃癌中升高提示肿瘤进展或转移,持续上升可能意味着扩散复发。

CA19 - 9 在胰腺癌中升高显著,胃癌有一定阳性率,显著升高且伴有异常症状时需警惕胃癌,其水平变化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CA72 - 4 对胃癌特异性高,常与前两者联合检测,若 CEA 和 CA19 - 9 升高不明显但 CA72 - 4 显著升高,也不能忽视胃癌。

不过,良性疾病也可致血清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早期胃癌患者可能不升高,因此需结合胃镜、病理活检等诊断评估。

内镜筛查

电子胃镜筛查。

磁控胶囊胃镜筛查。

高清内镜精查。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涵盖 5 个变量,总分 0 - 23 分,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分为三个等级:

胃癌高危人群(17 - 23 分),胃癌发生风险极高。

胃癌中危人群(12 - 16 分),存在一定胃癌发生风险。

胃癌低危人群(0 - 11 分),胃癌发生风险一般。


预防举措:多维度降低发病风险

1. 生活与饮食优化:坚持低盐饮食,减少吸烟、饮酒,远离烟熏、油炸、烘烤食物,增加新鲜蔬果摄入,以此降低胃癌发病风险。

2. 幽门螺杆菌根治:积极检测幽门螺杆菌(HP),确诊感染后,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消除其对胃部的危害。

3. 科普宣传推广:通过社区讲座、线上科普、医疗机构宣传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胃癌防治知识,提升大众认知与主动预防意识。

4. 家族性胃癌防范:有家族性胃癌病史的家庭,成员应定期体检,重点关注胃部健康。有条件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评估患癌风险,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早期干预:紧抓关键治疗契机

内镜下切除与传统外科手术疗效相当,且内镜下切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势。部分早期胃癌患者可选择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根治性治疗。


随访监测:巩固治疗成效的核心

1. 内镜治疗后患者:胃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建议治疗后 3 - 6 个月进行高清染色胃镜复查,后续依据胃黏膜基础状态,由医生确定复查间隔,密切关注胃部恢复与病变发展。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全胃受累的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建议每 1 - 2 年进行一次高清胃镜复查;轻中度及病变局限于胃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复查频率可降低至每 3 年一次,定期监测胃部健康。

3. 肠化生患者:肠化生患者随访间隔依胃黏膜萎缩程度而定,如伴有肠化生的轻中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建议每 2 - 3 年复查一次胃镜,以便医生根据结果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声明:本站内容除标明“原创”、“独家整理”外,均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收集,仅供学习使用,本站少数附件需自愿赞助后才可下载,该费用并不是直接用于购买附件,而是作为公益赞助自愿支持本站服务器及网站运维,请您知晓。如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vip@health.net.cn告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销文章并表达歉意,期待我们共同促进医学行业信息交流和发展,感谢您的支持。 立刻扫码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