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吃鱼方式可能引发致命疾病

health-xq 80 3

high-angle-view-japanese-food-plate.jpg

随着气温的节节攀升,夏季已然来临,各类美食纷纷 “闪亮登场”。在这缤纷的季节里,爽口的淡水 “鱼生”、鲜嫩的烫鱼片以及香气四溢的烤鱼,频繁现身于人们的餐桌,撩拨着大家的味蕾。

然而,在大快朵颐之际,有一种潜藏的健康危机正悄然潜伏,它就是食源性寄生虫感染,其中,肝吸虫病尤为常见,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接下来,就带您深入了解这种疾病,同时送上实用的预防妙招,助您在畅享夏日美味的同时,也能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肝吸虫病是什么?

肝吸虫病,医学名称为华支睾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引发的寄生虫病。在我国华南、东北地区,因淡水鱼资源丰富且存在特殊饮食习惯,该病发病率较高。

如何被肝吸虫 “盯上”?

“病从口入”:肝吸虫的虫卵会随感染者或病畜粪便进入水中,被淡水螺吞食后发育成尾蚴,尾蚴再进入淡水鱼虾体内形成囊蚴。像草鱼、青鱼这类常见淡水鱼,都可能携带囊蚴。不少人钟爱的 “鱼生”“鱼生粥”,或是仅简单烫煮的鱼片,若食材未处理到位,食用后感染风险极大 。

厨具 “帮凶”:切过感染肝吸虫生鱼的刀具、砧板,若没彻底清洗,再用来处理直接入口的食物,囊蚴就会污染食物,导致感染。

感染肝吸虫,身体会怎样?

刚感染时,症状可能不明显,仅出现食欲差、浑身没劲、腹痛等症状。但随着病情加重,胆囊炎、胆管炎、肝硬化等严重疾病都会找上门,甚至增加患胆管癌的风险。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还会阻碍生长发育,引发营养不良、贫血,严重的可能出现侏儒症。

预防指南,这些要记牢

吃对鱼:拒绝生食、半生食淡水鱼,清蒸淡水鱼至少用 100℃蒸 15 分钟以上,确保杀死囊蚴。买鱼认准正规超市、市场,不碰来源不明的野生鱼,尤其是来自肝吸虫病高发地区野外水域的鱼。

管好厨房:切生鱼和熟食的刀具、案板、容器都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定期清洁厨房,及时处理食物残渣和水渍,让寄生虫、细菌无处藏身。

若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如果曾去过肝吸虫病流行地区,或是有过生食、半生食淡水鱼经历,就诊时要主动告知医生,以便快速排查和治疗。养成健康卫生的饮食习惯,才能吃得安心又美味!

声明:本站内容除标明“原创”、“独家整理”外,均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收集,仅供学习使用,本站少数附件需自愿赞助后才可下载,该费用并不是直接用于购买附件,而是作为公益赞助自愿支持本站服务器及网站运维,请您知晓。如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vip@health.net.cn告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销文章并表达歉意,期待我们共同促进医学行业信息交流和发展,感谢您的支持。 立刻扫码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