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养生指南:顺应时节,调养身心

health-xq 226 3

closeup-shot-barley-grains-field.jpg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作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未完全成熟。自然界阳气渐盛,雨水增多,气候变得闷热潮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容易出现烦躁不安、倦怠懒散等状态。因此,小满时节养生尤为重要,需要我们顺应天时,从多方面调养身心。

起居调护:顺应天时,适时保暖

由于白昼逐渐加长,日出提前、日落延后,作息时间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早睡早起,切勿熬夜。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此时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早晚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同时,还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饮食:清淡素食,清热利湿

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出汗也会增多,需注意多饮水,适量服用应季果蔬,以补充微量元素。饮食宜以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鲫鱼、草鱼、鸭肉等。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少吃辣椒、羊肉等辛热之品,以免出现热证,如口腔溃疡、皮肤疔疖、咽喉肿痛等。此外,小满时节吃苦菜正当时,苦菜具有清热消暑、预防炎夏皮肤疔疖的作用,但脾胃虚寒者禁食苦菜。

运动指南:舒缓适度,汗出勿过

小满时节,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八段锦等较舒缓的运动方式为宜。这些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比如,每天清晨或傍晚,在公园或小区的林荫道上散步 30 分钟左右,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锻炼身体;打太极拳时,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呼吸,使身心得到放松。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可适当饮用温水或淡盐水,以维持身体的体液平衡。

情志调养:静心安神,豁达开朗

小满时风火相煸,人们容易感到烦躁,此时要调节情志,放松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豁达开朗,以防情绪剧烈波动而引发的高血压、脑血管病等疾病。可以多参与一些修身养性的活动,如下棋、书法、绘画、钓鱼等怡养性情。当感到烦躁不安时,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来平静心情,让身心得到舒缓。

中医养生:穴位茶饮,传统良方

经络穴位养生

太冲穴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 1、2 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效:作为肝经的原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可疏肝理气、平肝息风、调和气血,缓解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引起的不适,还能调节气血,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疾病,以及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情志失调症状。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尖垂直由下往上揉按,会有特殊的酸麻胀痛感,每日 2 次,每次左右各按 5 分钟,先左后右 。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作为肝、脾、肾三条经络的交会穴,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能调节肝、脾、肾三脏的功能,调节内分泌;还能改善睡眠、调理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对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

操作方法:每天早晚各按 1 次,每次大约揉按 1-3 分钟。

中药茶饮养生

兰香祛暑茶

配方:佩兰、藿香各 9 克,茶叶 6 克

功效:能起到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的作用;

陈皮茯苓茶

配方:陈皮 5 克、茯苓 10 克

功效:陈皮理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二者搭配可起到健脾养胃的功效

养生膳食:食材搭配,应季滋养

冬瓜薏米粥

材料:冬瓜 30 克,薏米 50 克。

做法:将冬瓜去皮去瓤切成小块,薏米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至薏米熟烂即可。

功效:冬瓜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薏米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二者搭配,清热利湿之效,适合小满时节食用。

绿豆海带汤

材料:绿豆 50 克,海带 50 克。

做法:将绿豆洗净浸泡,海带洗净切丝,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至绿豆开花,海带软烂。

功效:此汤能清热解毒、消暑祛湿,是小满时节消暑的佳品。

疾病防范:多管齐下,守护健康

防暑降温,谨防中暑--高温时段少外出,备好防暑物品与饮品。

饮食卫生,对抗腹泻--注意食材新鲜,餐具消毒,严防病从口入。

通风防潮,防御皮肤疾病--勤换洗衣物,保持干燥,多晒床上用品。

心态平和,守护心脑血管--情绪平稳睡眠足,适度运动,按时服药。

 still-life-with-appetizing-bakery-food.jpg

小满,满而不盈,恰是养生好时机。从防暑降温、饮食卫生,到皮肤护理、心脑血管养护,每个细节都关乎健康。让我们遵循时节规律,以积极的生活方式,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康,从容迎接夏日的美好,享受岁月里的每一份安然。

声明:本站内容除标明“原创”、“独家整理”外,均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收集,仅供学习使用,本站少数附件需自愿赞助后才可下载,该费用并不是直接用于购买附件,而是作为公益赞助自愿支持本站服务器及网站运维,请您知晓。如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vip@health.net.cn告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销文章并表达歉意,期待我们共同促进医学行业信息交流和发展,感谢您的支持。 立刻扫码加微信群